在成年以前,马拉拉优素福扎伊(Malala Yousafzai)就为叙利亚难民创办了一所学校,与尼日利亚总统会面,还赢得了诺贝尔。如今年满18岁的她又将开始新的人生篇章。她的传奇经历被拍成了纪录片,而她还有更大的计划要去实现。
2012年,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被激进组织击中头部。虽然了这样的,她仍然为每一个女孩的教育权而斗争。2013年,她获得了国际组织的大使,并受邀出席典礼。
马拉拉出生时,普什图村的村民纷纷同情她的父母,因为她不是一个男孩。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,奋斗在女孩教育权一线的马拉拉,已成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得主。
她从11岁开始就撰写博客,挑战组织,从此登上了世界的舞台。她曾经历过一次暗杀行动,幸运地活了下来,还与他人共同创立了马拉拉基金会(Malala Fund)。该组织旨在为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组织提供资助。
本周,一部以她的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《马拉拉》(He Named Me Malala)在美国上映。(这部纪录片由国家地理频道与福克斯探照灯影业联合发行。)故事从开始,马拉拉讲述了自己是怎样一步步推动世界领导人采取行动,以及她为什么认为自己只是个平凡的女孩。
我可能已经是两三个孩子的母亲了。我一直感到很幸运,18岁的我还没有结婚。一个人如果没有接受教育,那么他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就掌控在别人手里。我不想要那样的生活。
枪击事件发生两周后,马拉拉躺在英国的一家医院里,陪在她身边的是她的父亲和两个兄弟,库夏(左)和阿塔尔(右)。
组织占领了史瓦特河谷(Swat Valley)后,你这样的女孩都过上那种生活,是什么给了你勇气去对抗他们?
我的父母一直对我说,我有权呐喊,有权上学,有权做我自己,有权选择自主。如果史瓦特河谷的其他女孩(包括我最亲密的朋友)也像我一样,得到家人的支持,我们就能一起为女孩的教育权大声呼吁。不过她们似乎没有我这么幸运。
我想说的是,我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。有很多女孩和我一样生活在那里,她们本可以畅所欲言,比我表达得更出色,比我更具有影响力,只不过没有人支持她们而已。
是的,不过我们通常不聊这些事。我们只是谈谈各自的生活,说说笑笑,打打闹闹,每次都特别开心。我们不怎么谈论和总统见面或者去约旦之类的事情。我们尽量像正常的朋友那样。
这是2013年时,马拉拉在总统办公室和奥巴马总统、第一夫人,以及他们的长女玛莉亚会面时的情形。之后,马拉拉向总统表达了自己对使用无人机的担忧。
在和奥巴马总统会面前,我们明确表示,我们不是过来拍张照片走过场这么简单。我们要讨论一些很重要的问题,如果总统能够接受的话。结果他们表示欢迎,并且允许我们探讨任何问题。
去年,当时的尼日利亚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(Goodluck Jonathan)了你。当时博科圣地组织了200多位尼日利亚女学生,据说在讨论这个问题时,你对他表达了强烈的不满。
那是我17岁生日那一天。那些女孩在4月就被了,而我的生日是在7月。整整三个月,总统既没有出面安抚已经逃脱的女孩,也没有和者的父母见面。他没有提供任何帮助,甚至提都没提这件事。
见到总统时,我说得非常非常清楚:“你没有去看望过这些女孩,你没有给她们任何帮助。全世界都在关注,所有人都在高声呼吁。现在,你必须去倾听他们的声音。这是你的国家,你的人民,是他们投票选择了你。倾听和回应人民的呼声,是你应尽的责任和义务。”
几天以后,他就和者的父母以及逃脱的女孩见了面。他提供了一些经济援助,但是仍然没有真正去帮助这些女孩。逃出来的女孩已经达到30人了,可没有人给她们提供助学金,也没有保障她们上学的安全。
这让我开始思考,我能够做点什么?于是,我们提供了助学金,现在她们都获得了教育的机会。我请求总统做点什么,如果他没有采取行动,而我却可以,为什么不自己去做呢?
我认为,孩子们应该明白自己的声音是有影响力的,这很重要。这种影响力和年龄无关。我们应该相信自己。全世界的孩子们都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,这也很重要。如果我们希望未来会更好,就要立刻采取行动。
这个世界有几百万的孩子,如果我们联合起来,就能发出强有力的声音,而领导人也会认真听取我们的意见。
2015年7月12日是马拉拉的18岁生日。她在黎巴嫩为叙利亚难民开办了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女子学校(Malala Yousafzai All-Girls School)。
那时候,史瓦特河谷还处于的下,没有人来帮助我们。我们不能去上学,四处呼吁也没有人回应。我们失所,无所适从。
所以我就想,如果成为家,也许我就可以改变祖国的一切,把它变成一个更好更快乐的国度。但现在,我每天都学习和吸收新的东西,我希望自己最终能找到适合的工作和目标。
在你被护送到英国时,还处于昏迷状态,当时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送给你一本《绿野仙踪》。在这本书里,主人公桃乐茜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苏醒过来,然后想方设法回到自己家。你觉得自己像不像她?
我觉得我很像桃乐茜。她一边在找寻回家的,一边停下来帮助别人。我也想帮助别人,我想帮助孩子们回到学校。这是我的。对桃乐茜来说,回家是她的梦想。对我来说,“回家”的梦想就是巴基斯坦的孩子能得到优质的教育。我的“回家梦”就是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。